開車載小孩必知:兒童安全座椅法規、選擇、安裝與安全守則

道路駕駛

開車載小孩,不只是單純的載運,更是一份重大的安全責任。確保兒童乘車安全,需要我們重視每一個細節。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各國都制定了相關法規與建議,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在台灣,法規強制規定 4 歲以下的兒童必須使用安全座椅。這項規定的目的在於降低交通事故發生時,幼童的傷亡率。兒童安全座椅的選擇必須根據孩子的年齡、體重、身高來決定。一般來說,有嬰兒座椅(適用於 1 歲以下)、幼兒座椅(約 1 至 4 歲),以及學童座椅或增高墊(約 4 至 12 歲)等不同類型。

特別提醒,2 歲以下的幼童,法規規定必須使用後向式安全座椅,以提供更好的頭頸部保護。專家建議,即使超過 2 歲,只要安全座椅的設計允許,應盡可能延長後向乘坐的時間。且兒童安全座椅絕對不能安裝在汽車的前座(副駕駛座),所有安全座椅都必須安裝在汽車的後座。

即使 4 至 12 歲的兒童不強制使用安全座椅,仍建議持續使用成長型安全座椅或汽車增高墊,直到他們的身形已不適合使用為止。他們應坐在後座並正確繫上安全帶。若駕駛人未依規定讓兒童乘坐安全座椅,將會面臨罰鍰。

切勿懷抱幼童乘車,緊急煞車時,家長的手臂可能無法承受巨大的慣性力道,反而可能對懷中的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另外,為了防止兒童嗆到或發生危險,應避免在車內餵食,尤其是在行駛過程中。確保車內沒有尖銳或硬的物品掉落,以免在緊急煞車時造成傷害。同時,在炎熱天氣下,上車前應先開啟冷氣讓車內溫度降下來,避免兒童因過熱而不適。

學齡前兒童可能因為身高或力量不足,在開啟車門或上下車時有夾傷或跌倒的風險,家長應從旁協助。如果可能,建議讓一位成人坐在後座陪同小孩,這不僅能分散駕駛的注意力,也能在需要時給予孩子照顧。正確使用符合法規的安全座椅,並遵守相關的乘車安全建議,是保障孩子生命安全的重要環節。

為愛車準備一個便攜式打氣機,有備無患!立即上蝦皮選購!

開車載小孩,安全第一!以下為您整理幾個簡明扼要的兒童乘車安全建議,讓您輕鬆守護寶貝。

  1. 4歲以下兒童務必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座椅,並安裝於後座,違規可罰款 。
  2. 2歲以下的幼童,選擇後向式安全座椅能提供更好的頭頸部保護,並盡可能延長後向乘坐時間 。
  3. 即使不強制,4至12歲兒童仍建議使用成長型安全座椅或增高墊,並繫上安全帶,確保安全 .

兒童乘車安全:法規與安全座椅的重要性,不可輕忽的責任

台灣兒童安全座椅法規重點

在台灣,保障兒童乘車安全是每位駕駛人不可輕忽的責任。為了確保兒童在行車過程中的安全,政府制定了相關法規,強制規定兒童乘坐安全座椅。這些法規不僅保護了兒童的生命安全,也提醒了家長和照顧者應盡的義務。根據現行法規,4歲以下的幼童乘坐小型車時,必須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座椅 。若未依規定使用安全座椅,駕駛人將面臨新台幣1,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鍰 。

  • 2歲以下的幼童應安置於車輛後座之攜帶式嬰兒床或後向幼童用座椅,並予以束縛或定位 。
  • 2歲至4歲以下且體重在18公斤以下的幼童,應乘坐於車輛後座之幼童用座椅,並予以束縛或定位,並優先選用後向幼童用座椅為宜 。
  • 4歲至12歲以下或體重逾18公斤至36公斤以下的兒童,應坐於車輛後座並依汽車駕駛人及乘客繫安全帶實施及宣導辦法規定使用安全帶 。
  • 安全座椅應安裝於後座,不可安裝於前座(副駕駛座),以避免安全氣囊彈出時對兒童造成危險 。

雖然法規僅強制規定4歲以下兒童需使用安全座椅,但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仍強烈建議4至12歲的兒童持續使用成長型安全座椅或汽車增高墊,直到他們的身形已不適合使用為止 。

道路駕駛

安全座椅的重要性:保護兒童的關鍵

兒童的身體結構與成人不同,在車輛發生碰撞時更容易受到傷害。安全座椅能提供足夠的保護,降低兒童在交通事故中受傷甚至死亡的風險 。研究顯示,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可以降低傷亡率達7成以上 。此外,後向式安全座椅能更有效地分散衝擊力,保護兒童的頭部、頸部和脊椎 .

許多家長常存有僥倖心態,認為只是短途車程或在市區內行駛,不需使用安全座椅。然而,意外往往發生在意想不到的瞬間。即使只是緊急煞車,兒童也可能因為慣性向前衝,造成嚴重的傷害 。更令人心痛的是,許多交通事故案例顯示,未正確使用安全座椅往往導致無法挽回的悲劇 。

  • 2024年8月,日本發生一起致命車禍,後座的兩名女童因未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在車禍時遭安全帶勒腹致死 。
  • 2018年8月,一名8個月大的女嬰被母親抱著坐在副駕駛座,車禍發生時安全氣囊爆開,造成女嬰脊椎斷裂,下半身永久癱瘓 。
  • 有案例顯示,未乘坐安全座椅的幼童在車輛緊急煞車時從後座「噴飛」,導致顱骨骨折 。

這些案例警惕我們,兒童乘車安全絕不能輕忽。為了保護孩子的生命安全,請務必確實遵守相關法規,為孩子選擇並正確使用安全座椅。切勿因一時的疏忽或方便,造成終身的遺憾 。

安全座椅選用指南:依照年齡、體重選擇,正確安裝與乘坐方向

安全座椅的選擇:年齡與體重的考量

選擇安全座椅的首要步驟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選擇合適的類型 。台灣的法規與歐盟ECE R44/04標準將安全座椅分為不同的組別,每個組別對應不同的體重和年齡範圍 。儘管年齡是一個參考指標,但體重應該是更主要的考量因素,因為孩子的成長速度有個體差異 .

以下是各組別安全座椅的適用範圍 :

  • 嬰兒提籃式汽座:適用於新生兒至約1歲(約13公斤)的嬰幼兒 。這類座椅模仿搖籃的外型,提供寶寶躺臥的舒適感 。
  • 後向式安全座椅:適合0-4歲(約0-18公斤)的嬰幼兒反向乘坐 。在台灣,法規規定2歲以下的嬰幼兒必須後向乘坐 。歐美地區更建議4歲以下的兒童盡可能採用後向乘坐方式,因為撞擊時能將力量分散至背部,減輕頸椎的壓力 .
  • 前向式安全座椅:適用於2歲以上,體重超過18公斤的兒童。但建議盡可能讓兒童使用後向式安全座椅至4歲 .
  • 成長型安全座椅:適用於0-12歲(約0-36公斤)的兒童 。這類座椅可以隨著孩子的成長調整使用模式,從後向、前向到增高墊模式 .
  • 學童用安全座椅/增高墊:適用於4歲以上,體重18公斤以上的兒童 。當兒童身高不夠高,無法安全使用車內安全帶時,應使用增高墊 .

如果想要一個最方便、能一路用到底的安全座椅,那就選擇嬰幼兒成長型座椅吧! 從新生兒用到國小畢業都沒問題,成長型座椅能依孩子階段轉換使用模式,從後向、前向一路到增高墊模式,功能一體成型,有超高CP 值,是許多新手爸媽的熱門選擇 。

安全座椅的正確安裝方式

安全座椅的正確安裝至關重要,錯誤的安裝方式會大幅降低安全座椅的保護效果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安全座椅安裝方式有兩種:

  • ISOFIX固定方式:ISOFIX是一種安全座椅的固定系統,透過連接汽車上的ISOFIX接口,將安全座椅牢固地固定在車輛上 。這種安裝方式簡單快速,且穩定性高,能有效減少人為錯誤 .
  • 汽車安全帶固定方式:如果您的車輛沒有ISOFIX接口,可以使用車輛上的三點式安全帶固定安全座椅 。這種安裝方式需要仔細閱讀安全座椅說明書,確保安全帶正確穿過安全座椅的固定點,並將安全帶拉緊 .

安裝注意事項

  • 後座安裝:安全座椅必須安裝在汽車後座 。絕對不要將安全座椅安裝在前座,因為安全氣囊可能會對兒童造成傷害 .
  • 閱讀說明書:仔細閱讀安全座椅的使用說明書,按照指示正確安裝 .
  • 確認穩固:安裝完成後,務必檢查安全座椅是否穩固,不會左右搖晃 .
  • 安全帶鬆緊度:確保兒童安全帶繫緊,但不要過緊,以保留約一指寬的空隙 .

部分汽車後中間位置無ISOFIX裝置,如想將安全座椅安裝於中間位置,需先確認以下兩點 :

  • 安全座椅支援安全安裝
  • 汽車後中間位置為三點式安全

不同乘坐方向的建議

安全座椅的乘坐方向會影響兒童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建議 :

  • 2歲以下嬰幼兒:必須使用後向式安全座椅 .
  • 2-4歲幼兒:優先選用後向式安全座椅,如果體重或身高超過後向式安全座椅的限制,則可改為前向式安全座椅 .
  • 4歲以上兒童:應乘坐於車輛後座,並使用安全帶或增高墊 .

提醒:即使孩子已經超過4歲,如果身高未達135公分,仍建議使用增高墊,以確保安全帶能正確固定在肩膀和髖部,提供足夠的保護 .

不只安全座椅:4-12歲兒童安全帶使用、車內環境與照護建議

4-12歲兒童安全帶使用要點

即使孩子已超過使用安全座椅的年齡,乘車安全仍不可輕忽。對於4到12歲,或體重介於18到36公斤的兒童,正確使用車用安全帶至關重要 。此階段的兒童,若身高已足夠,可以直接使用車內安全帶 。然而,若安全帶的位置不正確,例如安全帶壓迫到頸部,則應搭配增高墊使用 。

  • 確認安全帶位置:肩帶應橫跨兒童的肩膀和胸部,腰帶則應盡可能低且貼合大腿 。
  • 使用增高墊:若安全帶肩帶位置過高,壓迫到兒童頸部,應使用增高墊抬高兒童 。增高墊有助於調整安全帶位置,使其正確地固定在兒童的身體上 。
  • 後座乘坐:不論年齡,都應讓12歲以下的兒童乘坐於後座,以避免前座安全氣囊可能造成的傷害 。
  • 安全帶拉緊:安全帶繫好後,務必確認已拉緊,且與兒童身體間的空隙不超過一指寬 。

營造舒適安全的車內環境

除了安全帶的使用,車內環境對於兒童的乘車安全與舒適度同樣重要。以下提供幾點建議,幫助您打造一個更適合兒童的乘車空間:

  • 維持車內空氣品質:定期清潔車內,避免堆積雜物,並適時使用空氣清淨機,以確保空氣品質 。
  • 控制車內溫度:避免將兒童單獨留在車內,尤其在炎熱天氣下,車內溫度可能迅速升高,造成熱傷害 。即使短時間離開,也應將車窗開啟一些,保持空氣流通 。
  • 避免陽光直射:使用遮陽簾或隔熱紙,減少陽光直接照射兒童,避免皮膚曬傷或車內溫度過高。
  • 準備適當的娛樂:在長途旅行中,準備一些適合兒童的書籍、玩具或音樂,有助於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減少焦慮和不安。

行車期間的照護建議

行車期間,父母或照顧者也應留意兒童的狀況,並適時提供協助與照護:

  • 避免分心:駕駛應專注於路況,避免因照顧兒童而分心。若兒童需要照顧,建議由同車的其他乘客協助 。
  • 定期休息:長途行車時,應適時停車休息,讓兒童下車活動筋骨,呼吸新鮮空氣。
  • 補充水分:隨時準備飲用水,提醒兒童適時補充水分,尤其在炎熱天氣下。
  • 注意兒童情緒:留意兒童的情緒變化,若出現不適或哭鬧,應盡快找出原因並加以安撫。
  • 緊急狀況應變:事先了解緊急狀況時的安全措施,例如車窗擊破器、安全帶割刀等,並確保車內備有急救箱。

透過以上建議,不僅能提升4-12歲兒童的乘車安全,也能讓旅途更加舒適愉快。

4-12歲兒童乘車安全與照護建議,包含安全帶使用要點、車內環境營造、行車期間照護等面向。
面向 要點 詳細說明
4-12歲兒童安全帶使用 確認安全帶位置 肩帶應橫跨兒童的肩膀和胸部,腰帶則應盡可能低且貼合大腿。
4-12歲兒童安全帶使用 使用增高墊 若安全帶肩帶位置過高,壓迫到兒童頸部,應使用增高墊抬高兒童。增高墊有助於調整安全帶位置,使其正確地固定在兒童的身體上。
4-12歲兒童安全帶使用 後座乘坐 不論年齡,都應讓12歲以下的兒童乘坐於後座,以避免前座安全氣囊可能造成的傷害。
4-12歲兒童安全帶使用 安全帶拉緊 安全帶繫好後,務必確認已拉緊,且與兒童身體間的空隙不超過一指寬。
營造舒適安全的車內環境 維持車內空氣品質 定期清潔車內,避免堆積雜物,並適時使用空氣清淨機,以確保空氣品質。
營造舒適安全的車內環境 控制車內溫度 避免將兒童單獨留在車內,尤其在炎熱天氣下,車內溫度可能迅速升高,造成熱傷害。即使短時間離開,也應將車窗開啟一些,保持空氣流通。
營造舒適安全的車內環境 避免陽光直射 使用遮陽簾或隔熱紙,減少陽光直接照射兒童,避免皮膚曬傷或車內溫度過高。
營造舒適安全的車內環境 準備適當的娛樂 在長途旅行中,準備一些適合兒童的書籍、玩具或音樂,有助於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減少焦慮和不安。
行車期間的照護 避免分心 駕駛應專注於路況,避免因照顧兒童而分心。若兒童需要照顧,建議由同車的其他乘客協助。
行車期間的照護 定期休息 長途行車時,應適時停車休息,讓兒童下車活動筋骨,呼吸新鮮空氣。
行車期間的照護 補充水分 隨時準備飲用水,提醒兒童適時補充水分,尤其在炎熱天氣下。
行車期間的照護 注意兒童情緒 留意兒童的情緒變化,若出現不適或哭鬧,應盡快找出原因並加以安撫。
行車期間的照護 緊急狀況應變 事先了解緊急狀況時的安全措施,例如車窗擊破器、安全帶割刀等,並確保車內備有急救箱。

常見錯誤觀念:避免懷抱、車內餵食,保障兒童乘車安全

危險的懷抱:安全座椅纔是王道

許多家長認為,在行車時將孩子抱在懷中是最安全的做法,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誤解 。在發生意外或緊急煞車時,慣性作用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力,家長的手臂根本無法承受 。想像一下,當時速40公里的車輛發生碰撞,一個5.5公斤的嬰兒產生的衝擊力可能高達110公斤,家長根本無力保護懷中的孩子 . 國民健康署的研究指出,撞擊力道約是孩童體重的30倍,家長手臂將無法阻擋承受其衝擊力,寶寶很可能會因為撞擊慣性,而被拋出車外 。

更危險的是,若將孩子抱在副駕駛座,一旦發生碰撞,安全氣囊彈開時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壓迫,可能導致顱骨受傷甚至窒息 。因此,不論路程長短,都應讓孩子乘坐合適的安全座椅,並固定於後座 . 安全座椅可以有效分散撞擊力道,降低孩子頸部受到的衝擊,大幅提高安全性 .

  • 不抱: 絕不懷抱兒童乘車 。
  • 後座: 讓12歲以下的兒童乘坐後排 .
  • 安全座椅: 務必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座椅 .

車內餵食的潛在風險

為了安撫在車上哭鬧的孩子,有些家長會選擇在車內餵食 . 然而,行車過程中車身晃動不定,孩子容易嗆到,嚴重時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 . 尤其是在車輛顛簸或突然加減速時,食物或飲料更容易誤入呼吸道,造成窒息的危險 . 兒科醫師徐嘉賢也分享案例,提醒家長在車輛行進當中進食的話,恐會造成吸入性肺炎 .

此外,讓孩子在安全座椅或提籃上吃東西也存在風險,因為提籃的角度可能使孩子更容易嗆到 . 奇妮孕哺建議,若寶寶在乘車途中餓了,媽咪需哺餵寶寶,建議將車停靠在路邊或休息站再哺餵 .

  • 避免: 行車時避免餵食 .
  • 停車餵食: 若孩子哭鬧或肚子餓,應先將車輛停靠在安全地點再餵食 .
  • 專人照顧: 如果必須在車上餵食,請一位家長坐在後座,專心照顧孩子 .

其他常見的錯誤觀念

除了懷抱和車內餵食,還有許多家長對於兒童乘車安全存在其他的錯誤觀念,例如讓孩子將頭探出天窗 。這非常危險,可能因為天窗突然關閉而夾傷孩子,或是被路邊的樹枝等異物刮傷 . 此外,也應避免讓孩子在車內玩耍,因為行車時的晃動可能導致孩子撞到車內硬物而受傷 .

另一個常見的錯誤是讓孩子使用成人安全帶 . 成人安全帶的設計並不適合兒童的身形,可能造成壓迫或滑脫的危險 . 應選擇適合孩子身高體重的兒童安全帶或增高墊,確保安全帶能正確固定在孩子的肩膀和骨盆位置 .

家長也應避免讓孩子獨自上下車 . 兒童力氣較小,可能無法完全打開車門,導致車門回彈夾傷手指 . 此外,停車場也潛藏許多危險,身材矮小的孩子容易被駕駛忽略,發生碰撞意外 .

  • 天窗/車窗: 不要讓孩子將頭或身體伸出車窗外 .
  • 車內玩耍: 避免讓孩子在行車時於車內嬉戲 .
  • 成人安全帶: 不可讓兒童使用成人安全帶 .
  • 獨自上下車: 避免讓孩子獨自上下車 .

開車載小孩結論

開車載小孩是許多家庭的日常,但安全絕對不能打折扣。從選擇合適的安全座椅、正確安裝,到遵守相關法規與安全守則,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確保孩子在車內的安全,是我們為人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之一。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讓所有家長更瞭解兒童乘車安全的相關知識,並將這些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讓每一次的開車載小孩旅程,都能平安、快樂。別忘了,孩子的安全,掌握在我們手中!

嗨!快來看看『打氣機【台灣現貨】電動打氣機 汽車打氣機 充氣機 智能顯示 無線打氣機 充氣泵 車用打氣機 充滿自停 車用充氣泵 車品』,售價只要$850 – $899!立即上蝦皮購物逛逛=> https://s.shopee.tw/8AJIMihvlI

開車載小孩 常見問題快速FAQ

台灣法規對兒童乘坐安全座椅有何規定?

台灣法規強制規定 4 歲以下的兒童必須使用安全座椅,且 2 歲以下的幼童應使用後向式安全座椅 .

安全座椅應該安裝在哪個位置?

所有安全座椅都必須安裝在汽車的後座,絕對不能安裝在汽車的前座(副駕駛座),以避免安全氣囊彈出時對兒童造成危險 .

兒童多大年紀可以開始使用汽車安全帶,而非安全座椅?

即使 4 至 12 歲的兒童不強制使用安全座椅,仍建議持續使用成長型安全座椅或汽車增高墊,直到他們的身形已不適合使用為止,並且應該坐在後座並正確繫上安全帶 .

為什麼不能懷抱幼童乘車?

緊急煞車時,家長的手臂可能無法承受巨大的慣性力道,反而可能對懷中的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

為什麼避免在車內餵食?

為了防止兒童嗆到或發生危險,應避免在車內餵食,尤其是在行駛過程中,因為行車過程中車身晃動不定,孩子容易嗆到,嚴重時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 .

有駕照不敢開車